摘譯自2008年3月28日衛報;鮑伊考特撰稿;范仕穎編譯;蔡麗伶審校
2007年此時,如果要餵飽我家位於索馬賽(Somerset)小農場的一隻豬,
大約一個月要花7.5英鎊,但是此刻卻得花上將近15英鎊。
因為在一年之間,小麥的價格漲了兩倍,除了造成麵包漲價外,
豬農生意崩盤的速度,就像煎一片培根一樣快,這也導致了豬農們的抗議活動。
九成五食物價格取決於石油
我們所吃的食物中,有高達95%對石油存有依賴性,
因此石油價格上漲,食物的成本也隨之增加。
從施肥、機械化耕作、運輸到包裝,
石油在每個食物生產的環節都非常重要。
然而,在過去1950年到1984年間,
當農業因為機械化和肥料的出現轉變為農企業,
世界穀物產量成長了250%,帶來了更便宜的食物,
讓通貨膨脹相對下降,也刺激了戰後的消費潮。
許多年來,專家們一直想問:如果氣候變遷再加上石油耗盡,
全球化的食物供給鏈消失的情況下,我們還能吃什麼?
茶、咖啡及香料可能還是要從國外進口,
但是蔬菜、牛肉或是新鮮柳橙汁該怎麼辦?
便宜的石油讓西方國家,視其他國家為他們的農場,
總可以找到最便宜的生產地和加工地,
但是2007年的出廠價格指數是16年來最高的,
從麵包的7.5%、牛奶、乳酪和雞蛋的15%到米的60%漲幅,
整體的食物通貨膨脹,在一年之內到達6.6%,
同年的石油價格漲幅更超達70%,
難怪位於金字塔底層的族群,
開始感受到生活壓力。
生產肉品 消耗更多自然資源
我們已經變成一個肉食至上的世界,在開發中國家,
肉更被視為興旺繁榮的象徵。然而肉與穀物之間的相關數字,
也是我們必須了解的,我們必須以兩公斤的穀物,
才能生產一公斤的雞肉,而生產一公斤的牛肉需要7公斤的穀物。
當我還是個小孩,我們家一個星期吃一次肉,
現在吃肉已經被視為是每日的必需品,一般英國人一年吃掉80公斤的肉,
而美國人一年則吃掉了124公斤,但是更令人吃驚的改變正在中國發生,
1962年中國人的飲食中只有4公斤的肉類,
在2005年這個數字已經成長到60公斤,並持續地上升。
這並不是那麼簡單地,只是因為地球上沒有足夠的土地,
來栽種穀物已用來飼養人類需要食用的動物。
其實在美國,碳氫化合物殺蟲劑的使用量在20年間成長了33倍,
而土地結構也因為過度使用與單一作物的耕種而使地力耗竭,
同時每年因為蟲害更損失越來越多的穀物收成。
水的問題更令人擔心,世界上的淡水供給是有限度的,
但是我們卻仍歡天喜地地吃更多的肉,
即使生產一公斤的肉要比一公斤的穀物,
還需多用上100至1000倍的水量。
事實上,世界上70%的淡水是用於農業,因此當你購買進口食品時,
你也是購買了別國的淡水配額度,
每一根肯亞的綠豆莖等於水源緊縮國家中四公升的水用量,
此外聯合國表示因為大規模伐林和牛隻排放的甲烷,
動物飼養現在已是第五大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來源。
這是一個爆炸性的複雜事件,石油價格上升、因為我們龐大對肉類的口欲
而造成的土地匱乏、因為生物燃料對可耕地帶來的排擠效果、
氣候變遷的巨大影響造成非洲的可耕地大幅沙漠化,
這些的加總效益,我們可以預期到一個非常真實而且馬上要到來的危機。
套一句Leeds大學食物政策的教授萊恩(Tim Lang)的話:
「我們在夢遊中走向災難。」
而且他相信,唯有積極地推動飲食習慣的改變,使肉食轉換成素食,
才可以長期地解決這個問題,同時,如他所說:
我們被特異購(Tesco)賣場的低價採購政治所管理,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。
※ 本文作者鮑伊考特(Rosie Boycott)為作家與廣播人
後記
不知道郝龍斌市長有沒有看到這一篇文章,
如果看到了,怎還會堅持要舉辦牛肉麵節呢?
環團人士不斷投書要郝市長三思,強調發展經濟方式很多種,
可是郝市長居然公開回應大眾,那些投書的人士是少數團體
不會受其影響而改變發展經濟的機會...
試問?當地球不存在時,您的牛肉麵要賣給誰啊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